欢迎进入济南成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18953165089
技术文章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互作仪的相互作用技术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互作仪的相互作用技术

更新更新时间:2025-06-23

浏览次数:8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互作仪的相互作用技术基于光学原理,通过监测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实时、无标记地检测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下是该技术的核心要点:  
原理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当光线与金属表面上的等离子体振荡相互作用时,会发生共振现象。在SPR实验中,通常将一种生物分子(例如蛋白)固定在金属表面上,通过流动含有另一种生物分子(例如配体)的溶液,当它们相互结合时,会引起共振角发生变化。  
折射率变化:SPR技术的原理基于光的折射率变化与金属表面附近介质的折射率变化相关。当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与金属表面结合时,会改变金属表面附近的折射率,进而影响表面等离子体的共振条件。  
信号检测:通过监测入射光的强度变化,可以实时监测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当芯片表面的质量发生变化时,SPR角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芯片表面质量变化与SPR角度(RU值)变化呈现线性关系。  
技术特点  
实时监测:能够实时、动态地监测生物分子间的结合过程,获取结合动力学参数(如结合常数、解离常数等)。  
无标记检测:待分析物无需标记,避免了标记物对生物分子活性的影响。  
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如检测芯片表面1pg/mm²(1RU,Biacore系列仪器)的物质变化。  
广泛应用:适用于多种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包括蛋白、多肽、抗原/抗体、核酸、有机小分子、脂类、膜相关分子、多糖、中草药/民族药、高分子材料、细胞、细菌、病毒等。  
应用领域  
疾病分子机制研究:研究药物与靶点结合的特异性、亲和力、动力学等。  
结构生物学:分析复合体的组装、基于构象变化的互作热力学。  
药物研发:进行靶向分子筛选、药物-靶点互作的综合性表征、化药小分子的检测、分级与结构优化、药物代谢与药效动力学检测等。  
蛋白质组学:分析热力学参数(ΔG、ΔH、ΔS),筛选能和已知分子结合的活性分子。  
食品安全与环境监测:用于疾病筛查、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上一篇

没有了

分享到